前国脚怒斥:薪资过低,再降无人踢!已降至日韩三分之一!

直播频道:

本文所有内容均基于权威信息来源,如新华社、扬子晚报、直播吧以及中网资讯等,以提供详尽且具有说服力的分析。

“国足再也不能降薪了,否则恐怕真的无人愿意再踢足球。”这句话背后,是中国足球薪资曲线的急速下滑和国足表现的持续低迷。

曾经,中国足球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然而在短短的20年间,却逐渐沦落至亚洲三流甚至四流的地位。中国国家队的表现更是令人失望,首战以0:7的惨痛比分输给日本队,随后又以0:1不敌印尼队。这样的结果,让人们对国足的未来充满了疑虑。

前国脚徐亮深感球员的辛勤付出与他们的薪资待遇之间的巨大落差。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前国足的收入远不及日韩球员的三分之一。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中国足球薪资从高峰到低谷的剧烈波动。

回溯至2018年,广州恒大以2500万欧元的天价引进了外援塔利斯卡,同时提供私人飞机接送服务等豪华待遇。而本土国脚的税后年薪也轻松突破千万大关,享受着名利双收的待遇。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足协的限薪政策出台,国内球员的薪资开始逐年下降。到2023年,即便是外援的年薪也已减半至税前200万欧元。短短三年间,中超顶薪的降幅超过了三分之二。

更让人痛心的是,替补球员的月薪仅在2-5万之间,而中甲主力甚至不足万元。许多球员在退役后只能转行进入体育培训班谋生。徐亮痛心疾首地问道:“踢到30多岁就退役了,未来的半辈子该如何过?又有谁愿意让孩子选择踢球?”

降薪并非孤立现象,它与国足的战绩息息相关。近年来,国足在亚洲的地位逐渐下滑,输给了越南、泰国等曾经的“手下败将”。球迷们的愤怒与日俱增,网络上流传着“再不降薪输老挝”的调侃。更为讽刺的是,在世预赛期间,国足享受着包机头等舱、独占五星级酒店整栋楼的待遇;然而在2024年“瘦身”之后,球员集训的日补助仍高达1000元,每月补助超过3万。相比之下,同年亚洲杯上女足姑娘们的年薪仅为10-20万,却屡次为国争光。

中国足球的青训体系也陷入了恶性循环。尽管徐亮担忧低薪会摧毁青训体系,但问题的根源远不止于此。在中国14亿人口中,注册球员的数量仅约53万人,选材范围甚至不如一些欧洲小国。基层教练的处境更是堪忧,月薪普遍较低,远不如大城市外卖员的收入。教练资质获取混乱,“交钱拿证”的现象泛滥成灾。这些情况导致中国足球无法形成良性循环,低质量的青训造就了竞争力不足的球员和球队。

面对整个系统的崩塌,单纯讨论薪资问题已经失去意义。足协在2025年初启动了“管办分离”的改革措施,将联赛运营权移交给俱乐部联盟,自身则专注于国家队建设和青训工作。这一举措是对过去几十年“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体制的一次深刻反思和尝试改革。同时,政府也在积极推动校园足球的发展计划《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计划到2025年前建成5万所足球特色学校。尽管目前进度有所滞后但仍在稳步推进中。

降薪带来的阵痛或许正是中国足球重生的契机。当虚火逐渐退去时真正的热爱才会破土而出。毕竟球迷们期待的并不是账本上的数字而是能够在赛场上为国争光的荣耀时刻。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足球的未来能够迎来新的曙光破茧成蝶展翅高飞。

相关新闻

RELATED NEWS